抗日战争时期,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堪称万国博览会。最初主要依赖德式装备,但在几场关键会战中损失惨重。此时日本又向盟友德国施压,切断了德械供应渠道。蒋介石不得不转而向美国和苏联寻求援助。
有趣的是,与普遍认知不同,美国最初为避免与日本直接冲突,提供的援助相当有限。反而是苏联出于远东战略安全的考虑,给予国民政府大量实质性支持。比如:
- 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比著名的飞虎队更早来华,包括2000多名飞行员和1000多架战机
- 著名的200师就是以苏联援助的200辆T-26坦克为基础组建
- 其他援助还包括1850门火炮、2万挺机枪、10万支步枪及超过5亿发子弹
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,苏联自顾不暇。直到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,美国才开始大规模援华。为提高国军战斗力,美国分三批为14个军配备了全套美式装备。
展开剩余81%然而在解放战争中,这些美械军有13个被全歼。唯一幸存的并非五大主力,却在经历辽沈、淮海、渡江、上海四大战役后仍能保持建制,堪称奇迹。
【美械军全记录】
一、装备分配情况
首批获得美械的是驻印部队:
- 新1军
- 新6军
第二批为远征军序列:
- 第2、6、8、53、54、71军
第三批为中央军嫡系:
- 第5、13、18、73、74、94军
值得注意的是,国民党五大主力全部在列。抗战结束时基本完成换装,但蒋介石万万没想到,这些精锐部队在后来的内战中接连折戟。
二、覆灭始末
1. 第6军:由知识青年组成,抗战后大批官兵不愿内战而退役。1947年因士气低落被撤销番号。
2. 73军:莱芜战役中因情报泄露,在韩练成配合下被快速歼灭。
3. 东北战场:
- 新1军、新6军这对孪生部队初期占优,后期困守孤城
- 71军四平战役后主将陈明仁被调离,战力大减
- 53军选择起义
4. 淮海战场:
- 第5军、18军、74军(重建后)等王牌部队
- 第8军这支远征军劲旅
均被华野、中野联手歼灭
5. 平津战场:
- 13军、94军退守北平后参加起义
6. 幸运儿第2军:
- 辗转胶东、大别山战场
- 被白崇禧扣留未参加淮海战役
- 最终在西南起义
三、传奇54军
唯一成建制撤台的部队,其经历堪称传奇:
1. 转战四方:
- 胶东拉锯战
- 东北塔山血战
- 淮海战场救援
- 渡江防御战
- 上海高桥保卫战
2. 防御大师阙汉骞:
- 巧妙改造日军遗留工事
- 构建多层次防御体系
- 运用美式通信设备实施弹性防御
3. 上海战役表现:
- 设置四道立体防线
- 组织敢死队反复争夺突破口
- 给解放军造成重大伤亡
尽管最终败退,但能在四大战役中全身而退,54军的战斗力确实非同寻常。军长阙汉骞的指挥艺术也值得军事研究者关注。
这段历史可以看出,再精良的装备也抵不过民心向背。国民党军队虽有美式装备加持,但终因失去民心而节节败退。
发布于:天津市